袁隆平同志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杰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袁隆平同志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決人民群眾的吃飯問題,五十多年如一日,憑著頑強的毅力和決心,全心致力于雜交水稻科學研究。他帶領科技攻關項目組,突破了“水稻沒有雜種優勢”的理論禁區,提出了水稻雜交新理論,實現了水稻育種的歷史性突破,使中國水稻產量不斷邁上新臺階。從1978年雜交水稻開始推廣至今,我國已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60多億畝,每畝平均增產20%以上,增產6億多噸,僅每年增產的稻谷就可養活7000多萬人。雜交水稻的推廣不僅解決了中國糧食自給難題,也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袁隆平同志先后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和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家級重大獎勵和榮譽,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糧農組織等十多項國際獎勵和榮譽。
袁隆平同志是我國當代知識分子的楷模。他獻身科學、頑強拼搏、勇于創新,不斷以農業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造福人類。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團結協作、甘為人梯,桃李滿天下,贏得廣泛的贊譽。在他身上真實生動地體現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袁隆平同志是杰出的無黨派代表人士。他衷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他關注民生、貼近群眾,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和改革發展大局積極參政議政、獻計出力,為統一戰線事業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作為科學家, 袁隆平院士不僅貢獻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貴、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與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達到了完美結合和高度統一,贏得了社會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風,為我們樹立了學習的典范。一是顧全大局、不計名利、甘為人梯的協作精神。自從事雜交水稻研究起,他都是從大處著眼,從難處著手,從全局著想,所以課題一上馬就能帶動不同地區和單位的合作攻關。20世紀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組發現的“野敗”材料毫無保留地分送給全國18個研究單位,從而加快了協作攻關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實現。二是為國為民為事業不畏艱難,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對祖國和人民始終懷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說:“科學研究是沒有國界的,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不愛國,就喪失了做人的基本準則,就不能成為科學家?!?三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勤奮進取的務實精神。袁隆平院士認為:成功的要決在于“知識、汗水、靈感、機遇”,20世紀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遺傳學說盛 行、他視野開闊,通讀外文資料,了解到了孟德爾、摩爾根現代遺傳學理論研究的新動向,于是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究,打開了雜交水稻“王國”的大門。同時,袁隆平院士還具有非常好的人品、作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謙遜豁達,不以權威自居;他作風純樸,關心他人;他熱愛生活,健康樂觀。
我想作為一名辦公室工作人員更需具備這種精神。團結同志,傾聽大家的呼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雨后送傘”,圍繞全局決策,統一認識,理順關系,全力以赴把事辦成、辦好、辦到位。誠信立人,學習終身,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遇到困難不退縮,遇到挫折不屈服,百折不撓,鍥而不舍。以袁隆平同志為榜樣,不為浮躁所動、不為金錢所惑、不為名利所累,扎扎實實地潛心工作,認認真真地做人。弘揚時代精神,樂于服務,甘于奉獻,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八日